报告题目:有关微生物陆地固碳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6月30日9:00-10:20 地点:东北林业大学科技楼604
梁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中科院率先人才计划国际合作团队项目入选者。曾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会“洪堡资深学者”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课题。长期从事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应用多元技术手段评估微生物活体群落和死亡残留物质在土壤碳截获和氮循环等关键陆地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在微观层面揭示地下碳氮微生物转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在宏观上为保持或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和其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2017年提出了土壤微生物碳泵概念并构建了相关的固碳理论体系,该成果单篇引用率已过千。现为SBB,GCB等期刊的编委。
报告题目:三极微生物多样性与固碳功能
时间:6月30日10:20-11:40 地点:东北林业大学科技楼604
孔维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南非University of Pretoria微生物生态与组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学位后,赴美国普渡大学、迈阿密大学等做博士后研究。长期研究全球干旱区微生物固碳、微生物生态及其对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近年来承担自然科学基金中美国际重点合作及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项目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w Phytologist、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刊物发表70余篇论文。担任Global Change Biology、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生态学杂志、Soil Ecology Letters、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编委;担任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DEP)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化分会委员、中国生态学高寒生态分会委员;应邀担任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年会(ISME18)和国际湖泊学会年会(SIL36)分会召集人;牵头建立全球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观测网,多次组织和参与青藏高原、南北极、非洲荒漠野外科学考察;与美国、英国、南非、丹麦、沙特、澳大利亚、意大利、芬兰、加拿大、纳米比亚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深入的实质性合作研究。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参加!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年6月21日